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6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柱形虫草及其紫色野村菌无性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林场引起蜘蛛流行病的虫草真菌,经鉴定为柱形虫草Cordycepscylindrica,属中国首次报道。在子座柄部可见一小块灰紫色的分生孢子层,镜检表明:由此组织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与后来通过子囊孢子分离获得的菌株是一致的。柱形虫草无性型为紫色野村菌Nomuraeaatypicola,其培养特征也为国内首次描述。另外,在同一生境的地上叶背面,可见许多蜘蛛被紫色野村菌感染致死,虫尸被覆淡紫色菌膜,但未见孢梗束或子座。  相似文献   
992.
长江中游长吻鮠、蛇鮈寄生粘孢子虫感染率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寄生长吻鮠上的粘孢子虫有3种:巨囊两极虫和四极虫一种,寄生在胆囊中,碘泡虫一种寄生在肾脏中;寄生蛇鮈上的粘孢子虫有2种:湖北碘泡虫,寄生在脑、鳃、肾、体腔、肠,主要寄生在脑,楚克拉虫一种,寄生在胆囊中。2.粘孢子虫对长吻鮠、蛇鮈的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长吻鮠的感染率最高值出现在6月(95%),最低值出现在2月(43%),年平均值为65%;湖北碘泡虫对蛇鮈的总感染率最高值出现在12—2月(63—67%),其次在8月(58%),春秋两季感染率较低(36—44%),年平均值为51%。3.总感染率(IR)与鱼体全长(TL)的关系:长吻鮠IR=0.956-0.009TL;蛇鮈IR=-2.0678+0.3838(TL)-0.0136(TL)2,8厘米以下的蛇鮈未发现感染。4.粘孢子虫的感染率与长吻鮠、蛇鮈的性别无关。5.感染粘孢子虫的长吻鮠,肥满度下降不大(0.04),感染粘孢子虫的蛇鮈,肥满度下降0.12,体重平均下降12.4%。6.长吻鮠中寄生粘孢子虫的总感染率(IR)与长江中游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下式描述:IR=0.3129+0.0192(T℃)。蛇鮈寄生粘孢子虫的总感染率(IR)与水温(T℃)之间的关系呈一反抛物线型、两者关系可用下式描述 IR=1.1228-0.073777T+0.001795T2    相似文献   
993.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使用浓度为0.3mg/mL的椭圆小球藻、尖细栅藻和两者以1:1(湿重比)组成的混合藻在26±1℃下对壶状臂尾轮虫进行单个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类食物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和平均寿命无显著影响,但投喂小球藻时轮虫的生殖前期明显比投喂栅藻或混合藻时短,投喂小球藻时轮虫的生殖期明显比投喂栅藻时长;轮虫的生殖后期历时以栅藻组最长,混合藻组次之,小球藻组最短,三者间具显著差异。轮虫的繁殖率、产卵量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以小球藻组最高,混合藻组次之,栅藻组最低。由此可见,小球藻是该种轮虫培养的最适饵料。以浓度为0.375、0.75、1.5、3.0和5.0×106cells/mL的椭圆小球藻为食物在23±1℃下对壶状臂尾轮虫进行单个体培养研究发现,0.75×106cells/mL是其生存和繁殖的最低浓度阈值;食物浓度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和生殖后期历时无显著影响;食物浓度为1.5×106cells/mL和3.0×106cells/mL时,轮虫各主要发育阶段的历时和产卵量间也无显著差异;食物浓度高于3.0×106cells/mL或低于1.5×106cells/mL对轮虫的生殖前期无显著影响,但使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减小;食物浓度高于3.0×106cells/mL时,轮虫的生殖期显著缩短。轮虫种群的繁殖率、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皆以3.0×106cells/mL组最高,1.5×106cells/mL组次之,0.75×106 cells/mL和5.0×106cells/mL组较低。因此,轮虫种群增长的适宜食物浓度范围为1.5-3.0×106cells/mL,最适食物浓度是3.0×106cells/mL。    相似文献   
994.
杉木小孢子囊败育过程中的胼胝质壁和孢粉素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小孢子囊内各种细胞的胼胝质和孢粉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囊发育迟缓,其败育可分为:无小孢子囊型,减数分裂I前中层细胞增生型和减数分裂I后中层细胞增生型等3种;其细胞壁厚薄不均,在其小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淀粉粒缺乏或异常;在早期,其胼胝质壁较可育株的薄,发出的荧光较弱;发育后期,则具有胼胝质壁,直至细胞解体。不育株小孢子  相似文献   
995.
普通小麦1BL—1RS K,V型雄性不育体系育性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BL-1RS K,V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素与中国春及其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全部6个缺-四体杂种F1的育性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型杂种的育笥恢复主要受1BS上Rfv1基因的控制;而V杂种则受Rfv1的1D染色上育性恢复基因的共同控制;在保持1D正常剂量的情况下,使恢复系中载有Rfv1的1B染色体(片段)加倍,如1A缺体-1B四体能使K,V型杂种1F的育性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96.
陕西竹子上的蚧虫寄生蜂二新种(膜翅目:跳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陕西竹子的蚧虫寄生蜂2新种,即寄生白尾安粉蚧Antonina crawi的棒节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lavatus sp.n.和寄生竹半球链蚧Bambusapis hemisphaerica的长尾秀德跳小蜂Pseudectroma longicauda sp.n,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本文也是抑虱跳小蜂属和秀德跳小蜂属在我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标本存放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997.
长江丽棘虫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方建平 《生态学杂志》1999,18(6):16-19,32
长江丽棘虫(BrentisentisyangtzensisYuetWu,)隶于棘吻目,长棘吻科,是余仪,伍惠生在长江中游的鱼中采获并定为新种[1]。据他们调查,长江中游有14种经济鱼类是该种棘头虫的终末宿主,黄颡鱼是终末宿主之一。有关这种寄生蠕虫的种群生物学研究尚未见到报道。1 材料和方法从1998年6月至7月中旬,随机购得渔民在江边捕获的黄颡鱼76尾。在实验室内逐一测量黄颡鱼的全长、体长,称其重量,剖开鱼腹,完整地取出消化道,称鱼的空壳重,逐一解剖检查鱼的胃和肠道,记录检出的寄生蠕虫数量和寄生…  相似文献   
998.
黄粉虫成虫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粉虫因其易于饲养和具有高营养价值,而成为动物蛋白饲料。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用科学方法充分发挥成虫的繁殖力,使雌虫多产高质量的卵,是黄粉虫饲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9.
裂胸螨科4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属:蜱螨亚纲:革螨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裂胸螨科4新种:陈氏毛绥螨Lasioseius chenpengi sp.nov.,杵状肛厉螨Proctolaelaps pis-tilli sp.nov.,疏毛北绥螨Arctoseius oligotrichus sp.nov.和巨肛伊(虫穴)螨中Iphidozercon magnanalis sp.nov.。其中北绥螨属Arctoseius Thor,1930和伊(虫穴)螨属Iphidozercon Berlese,1903为中国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1000.
几种虫生真菌附着胞的荧光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樊美珍  黄勃 《菌物系统》1999,18(3):249-253
本研究通过对细脚拟青霉、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在疏水表面产生附着胞的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电镜观察,明确五种虫生真菌均可产生附着胞,细脚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产生单附着胞和复合附着胞两种形态,均呈椭圆至长椭圆形,如遇到不合适侵染的部位,则重新产生芽管向前延伸直至找到适合入侵的部位,蝉拟青霉分生孢子多在顶端恨芽成人字形,末端椭圆形附着胞,该拟青霉再生附着胞能力强。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